我國養老產業發展尚處于摸索階段,社會各界對產業發展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律的認識還在不斷深化,政策導向和市場現實間還存在一定的偏差。
首先要科學認識養老產業的本質特征
區別于其他服務行業,養老行業具有一些典型特征:一是市場屬性。養老服務具有商品性,可以通過市場交換,但由于就近就便的要求,養老服務市場有很強的區域屬性,超過一定的服務半徑,服務成本大大提高、服務可得性大大降低。二是社會屬性。養老服務具有很強的社會福利屬性,需要政府補貼等扶持政策,以拉動消費。由于老年人特別是孤寡、失能、失智等特殊群體維權能力弱,甚至沒有維權的能力,養老服務的開展直接涉及家庭安全,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但正因如此,養老市場又容易受到政策干預和人為因素影響,從而形成地方保護和區域壟斷。三是投資屬性。養老服務固定資產投資大、周期長、回報率低,但同時投資回報現金流穩定,受周期性影響小,一旦形成可持續運營模式和品牌效應,可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由于利潤率低,養老服務運營往往采取輕資產模式,缺乏融資抵押物,導致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融資貴。四是人力資本屬性。養老服務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人員工資和激勵在成本中占有很高比重,養老服務臟、累、苦,受傳統文化以及追求自由、享受等思想影響,沒人愿意干、留不住人,解決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不僅靠工資收入提高,還要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
其次要科學認識養老服務的消費者行為特征
一是養老服務誰來買單?除了老年人,很多時候是政府買單(財政資金購買公共服務)、社會慈善買單(公益組織購買服務捐贈給需要的老年人)、親屬子女(義務贍養人)買單,這就使得養老消費的達成、消費者行為特征非常復雜。二是消費需求分級分類。老年人的經濟條件、居住形態、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不同,享受國家福利待遇也不同,導致其消費行為偏好不同,消費的異質性明顯。三是交易過程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老年人希望獲得就近就便、整合式、一站式服務,對消費安全、心理需要構成功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超過產品本身的直接功能,這就決定了消費行為本身是家庭安全、社會穩定的一部分。
正是這些行業特點的客觀存在,使得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的發展密不可分。事業是基礎,沒有事業,老年人基本權益無法保障。但同時,只有事業、沒有產業,事業也不可能發展好。發展事業可以也需要運用市場手段,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但養老服務決不能完全產業化,既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也要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本規范健康發展。
本文標題:養老產業發展尚處于摸索階段,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zhengce/1425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