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老年居民消費現狀老年居民消費結構,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么理解?——首先,老齡化的現狀要求我們全面了解老年居民的方方面面,包括需要掌握老年居民消費情況。舊有的觀念可能含有老年居民健康狀況下降、收入水平低、觀念保守、行為節儉等負面印象,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水平的提升、社會保障程度的提高等因素。
老年居民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醫療、健康、養老、娛樂、旅游等方面產生了個性化的需求,老年居民消費向著高質量、多元化、差異化的方向發展,因此有必要重新認識老年居民消費情況,深入了解老年居民消費現狀,擴大老年居民消費大有可為。
老年居民消費水平方面,根據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CHARLS顯示,甘肅和浙江2008年全體居民人均消費0.93萬元,老年居民人均消費為1.16萬元,2011年全國水平范圍內,全體居民人均消費1.03萬元,老年居民人均消費1.18萬元,2012年,甘肅和浙江全體居民人均消費1.431.52萬元。這一數據說明,老年居民人均消費并不低于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水平,伴隨著老年居民數量的增加,可能存在擴大消費的機遇。
二、老年居民消費結構方面結合民生需要和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食品以及醫療衛生消費支出在老年居民消費支出中占據重要地位。
隨著對健康生活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老年居民對食品、日雜用品特別是優質食品物品的需求不斷提高,隨著身體健康狀況的逐步下降,老年居民對醫療衛生保健消費支出不斷提高,隨著生活空閑時間的增加,老年居民對旅游娛樂等休閑方面的消費支出不斷提高,隨著健康理念的深入人心,老年居民對身體和精神健康方面的消費支出不斷增加。
老年居民數量的增加導致養老需求的增加,從而推進了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但是當前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程度與居民需求不匹配,好的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現象仍然普遍,價格偏高、服務條件不匹配、地段較遠等問題仍很突出。
另外,受到中國傳統家庭文化影響以及目前高房價等壓力影響,老年居民在子女后代身上的支出水平不斷提升,即所謂的啃老現象。老年居民的隔代消費支出主要包括對子女后代的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出,此部分消費支出數量比較大,占據了家庭消費較大的比例,擠占了老年居民自身的消費,對于老年居民消費產生較大的影響,不容忽視。
三、老年居民消費市場潛力根據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老年居民在醫療衛生保健、藥品和保健品、食品、家政服務等方面的市場規模約為3.92萬億元,到2050年,我國老年居民消費支出將由4萬億元提升到約106萬億元,老年居民消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由8%提高到33%。
老年居民人口不斷攀升,老年居民消費潛力不斷被激發,老年居民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銀發產業和銀發經濟將不斷形成規模。老年居民消費的多元化,根據《2017年老年網絡消費發展報告》,2017年老年居民在京東購物平臺的消費支出高速增長,消費支出同比增加78%21,網購成為老年居民的常見消費方式之一。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老年居民消費理念不斷升級,消費行為不再傳統而單一,不斷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老年居民消費從傳統的實物消費不斷轉向為醫療、家政、護理等服務消費轉變,從傳統的物質消費不斷轉向為文化、娛樂、體育、休閑等精神消費轉變,從低價、性價比等的消費觀念不斷轉向為時尚、品質、高端等消費理念,從傳統的實體店采購不斷融合進網購等線上采購方式。
四、老年居民消費的特點老年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升,推動著老年居民消費規模的擴大。我國養老保障制度不斷完善,退休工資持續調整增加,老年居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老年居民消費支出也隨之不斷增加。
養老保障措施不斷完善,在老年居民的醫療、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不斷提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年居民的購買能力,老年居民能夠樂享晚年,敢消費、能消費,從而推動著消費規模的不斷擴大。老年居民消費觀念不斷轉變,推動著老年居民消費的不斷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中父母對子女傾注了大量心血,包括父母年紀不斷增加之后依然為子女進行貨幣或實物資助等轉移消費,這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老年居民自身的消費能力和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大部分老年居民更關注自身的健康與休閑,不再過分關注子女的成長,尤其是新生代的老年居民(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出生的老年居民)對于消費的態度和認知上產生了重大轉變,對生活標準要求更高,對物質、服務和各類消費品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增加,對消費質量要求更高,這將導致老年居民消費能力和水平的不斷發展。
與此同時,社會節奏不斷加快,子女在贍養和照顧老人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子女往往會增加對老人的經濟扶持力度,老年居民從子女處得到的轉移收入不斷增加,從而進一步轉化為老年居民消費。
2018年12月國家稅務總局頒布《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操作辦法(試行)》,規定了贍養60周歲以上老人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子女為老人增加贍養扶持力度,進一步地擴大了消費需求。當然,老年居民消費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老年居民消費有效供給不足。我國目前未形成有效的老年居民消費產業鏈條,老年居民消費供給數量有限、品種單一、技術含量不高,無法真正滿足老年居民消費需求。
二是老年居民消費供給矛盾日益突出。在利潤較高的產業領域(如營養品、保健品等產業領域)產品較多,而老年居民切身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供應較少,如適合老年居民營養類型的食品、適合老年居民身材特征的服裝服飾、醫療康復器材、醫療康復服務、文化產品等領域。老年居民迫切需要養老、醫療等消費,難以得到有效滿足。老年居民的中高端消費供給不足,無法滿足老年居民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三是老年居民消費市場仍需進一步規范。老年居民消費市場處于起步階段,市場規范、市場體系、市場規模仍未建立起來,某種程度上存在亂象叢生的現狀。政府需要出臺相關制度法律,扶持與規劃老年居民消費市場,進一步指導老年居民消費市場細分,完善健全老年居民消費權益保障。我國退休制度發展歷史較長,發展過程緩慢。
我國退休制度歷經了萌芽階段——發展階段——停滯階段——恢復階段——完善階段。退休制度自1950年國家以單獨立法的方式成立以來,法律法規愈發完善。
伴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退休制度的實施主體也在不斷調整完善,由最初的企業獨自承擔養老金、企業負擔壓力大,到國家與企業兩個層級的退休制度、國家負擔重且覆蓋面受限,再到國家、企業與個人三個層級、覆蓋面廣且受益性高。
隨著退休制度的不斷完善,退休居民的權益保障越來越好、養老金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將會深刻影響退休居民消費需求、消費行為和消費水平。其次,我國退休制度體現強制性特征。退休法定年齡是研究退休消費問題的一個關鍵變量。
由于我國退休制度是由法律條文界定規范的,其強調退休制度適用范圍是城鎮居民,法律限定以政府為主導、企業和個人共同參與,在養老金繳費年限、退休法定年齡方面均有強制性要求。城鎮居民退休之前與退休之后消費的變動,以退休法定年齡為明顯分界。我國居民消費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從居民宏觀消費角度而言,自改革開放以來,最終消費支出作為經濟三駕馬車之一,出現了波動起伏。居民消費開支呈現總體上升態勢,其細分的城鎮居民消費和農村居民消費也呈現相同的上升趨勢。從最終消費率角度而言,最終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程度卻呈波動型下降趨勢,最終消費率不高,對經濟的提振作用發揮不強。
從居民微觀消費角度而言,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居民消費支出也不斷增加,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改善。在居民消費結構方面,居民消費結構不斷調整完善,食品消費支出占比不斷下降,教育、文化和娛樂消費支出占比不斷增加,居民在滿足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享受型消費支出增加。
最后,我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人口規模龐大、增長趨勢迅猛,低齡老齡化趨勢明顯,老齡化與經濟發展程度不匹配,區域老齡化發展不平衡,城鎮家庭小型化特征突出。在人口老齡化這一背景下,我國退休居民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退休居民消費規模較大,消費觀念需要不斷轉變,消費供給應更具針對性,消費支出水平可以進一步推動提升。在目前國內經濟雙循環背景下,研究退休居民消費問題,擴大退休居民消費,提升退休居民福祉福利,意義重大。
結語總的來說,通過對退休制度和我國居民消費現狀等進行梳理,分析我國強制退休制度應用于退休消費中的條件限制。伴隨老齡化程度的加劇,退休居民人口規模和影響力越來越大,退休居民消費份額也將越來越大。在現今以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經濟發展格局之下,為深入細致研究退休居民消費打下基礎。
本文標題:老年居民消費結構,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么理解?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55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