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居家養老實現的是老人養老不離家的愿望,機構養老則滿足了少數派老人的養老托付。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入住機構養老的老人共3857人,僅占全市老年人口的0.8%。
服務人數雖然較少,但就機構養老的對象而言,機構養老在整個養老服務體系中無疑起到托底的重要作用。緊跟老齡化趨勢,在財政補貼的激勵下,民辦養老機構在我市迎來飛速發展,全市36家民辦養老機構中有31家成立于十三五期間。各地敬老院也已啟動三年改造提升工程,今年年底前,我市每個縣(市、區)將至少建有1間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
敬老院:給特困老人一個溫暖的家
崗列敬老院位于市中醫醫院北側約500米處,這里雖然位于城區,院里卻種滿了蔬菜、果樹,養了170多只雞,甚至還有5頭大肥豬。工作人員用勤勞帶來的農村田園氣息,給熟悉農村生活的12名特困老人帶來了心理撫慰。
主持敬老院工作的吳家旋自2009年起便悉心照料著敬老院的一切。每天早上6點多,吳家旋便騎著摩托車為老人購買當天的食材——他沒有選擇就近的市場,而是差不多跨越整個市區,來到環城南路的市第一市場。那里的菜價便宜,而且齊全,能以幾乎批發的價格買到新鮮的漁獲。
在敬老院廚房公示的菜單上,一天里有葷有素、有魚有肉、有粥有湯,每月至少有3天還額外加菜。除了一日三餐,工作人員還會依照老人的吩咐,用老人的零花錢幫他們購買砂仁蜜、益智子等零食。
特困老人李伯在2021年10月入住崗列敬老院,患有老年癡呆的他喜歡獨坐在自己房門前。一日三餐有人照料,房間有人收拾,看病有人送醫院,李伯入住敬老院沒有花自己一分錢——作為公辦的福利性質場所,敬老院的資金來源于財政補貼和特困老人的基本生活補助。敬老院的存在,是養老服務體系中兜底的重要一環。
截至2021年年底,我市共有864名特困老人選擇入住敬老院接受照料。與崗列敬老院類似的特困供養機構(敬老院),我市還有43所。2020年,我市實施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工程,持續改善和提升公辦養老機構的設施設備、環境衛生、護理和安全管理等水平。
記者了解到,一些偏遠鄉鎮敬老院因條件所限,部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入院需求未能充分滿足。與此同時,目前鄉鎮敬老院床位空置率較高。破解服務質量與床位空置的結構性矛盾,區域集中將是未來我市敬老院的發展趨勢,部分鄉鎮敬老院將被合并。今年年底前,我市各縣(市、區)將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至少建有1間符合三星級以上標準,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
養老院:民辦養老機構共有36家
十三五期間是我市民辦養老機構快速發展的時期。2015年《陽江市民辦養老機構資助辦法》出臺,對符合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按每張3000元的標準給予新增床位補助。在此背景下,我市民辦養老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涌出,江華頤養院也于這一時期開業。
江華頤養院位于陽東區裕東三路路邊,作為我市四星級養老機構,江華頤養院的收費相對高于其他民辦養老院。能入住這里養老的老人,家里經濟條件大多比較寬裕。江華頤養院辦公室主任何玉茹介紹,與價格相對應的是這里的服務水平和生活環境——平均每名護理員照顧4名失能老人或6名半失能老人,另有30余名護士保證老人的醫療看護。
記者探訪江華頤養院看到,老人們在院內過著規律的生活:看電視、下棋、打牌或者打麻將。江華頤養院除了護理員年紀稍大,后勤、行政人員、辦公室招聘的員工基本上是90后。我們盡量讓一些年輕人來安排、策劃老人的日常生活,讓他們住在這里也能感受到青春活力。何玉茹說。
受疫情影響,包括江華頤養院、康泰養老院在內的養老機構均處于封閉管理狀態,對家屬探視管理較嚴格,需提前預約,錯峰探視。這也導致部分家屬選擇暫時讓老人在家護理。疫情期間,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大多受到影響,江華頤養院在院老人人數就從2017年開業初期的250人降至現在的220人左右。
在我市,像江華頤養院這樣的民辦養老機構共有36家,其中31家于十三五期間開業。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發放新增床位補助873.6萬元。在政府補助和民間資本的強力推動下,我市養老機構床位已經突破萬張,達到10546張。
市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2022年我市計劃重新修訂民辦養老機構扶持優惠政策,對申請補貼的養老機構主體性質進行調整,不管是營利性還是公益性的養老機構都可以申請優惠,同時按規定落實對民辦養老機構稅費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免、水電氣價格優惠政策,以此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
醫養結合: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一半
曾在一年前因心衰入院治療的梁婆婆,由于需要專業醫療看護,選擇住進了江城區康泰養老院。請保姆照顧一個月的費用頂現在兩個月的花銷。梁婆婆提到,與居家養老養病相比,入住養老院反而節省了開支。
隨著醫養結合政策的推進,醫療服務成為越來越多老人選擇入住養老院的理由。而與醫療服務的結合,也成為一些養老院的優勢所在。江華頤養院配備的300張床位中,有50張醫療床位配備呼吸機、心率監控儀、除顫儀等儀器,可滿足老人小病不出院。康泰養老院更是把養老院蓋在了醫院上面,大樓1至2樓是醫院,3至7樓是養老院。
養老院就是半家醫院。何玉茹介紹,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大多有基礎疾病,老人突發身體不適需要就醫是家常便飯。在此情況下,有條件的民辦養老機構各顯神通,有的像江華頤養院配備一級醫院,有的增設醫療服務資質,還有的養老機構選擇與醫療機構合作購買服務。
目前,我市共有21家養老機構實行醫養結合,住院老人納入定點醫保,建立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優先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而以敬老院為主的46家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簽訂購買服務協議,由鎮(街)衛生院定期派出醫生和護士上門為入住老人進行身體檢查和診療。
根據《陽江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方案》,醫療和養老將更深度結合。到今年年底時,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需至少占總床位數的半壁江山。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及其服務需求評估,也將作為老年人補貼和養老服務供給級別的一項重要指標。在養老服務人才供給上,《方案》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養老機構內醫療技術人員,執行與醫療機構享受等同職業資格、注冊考核政策。
本文標題:北京:多元養老托住老人幸福晚年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zhengce/1433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