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很多人的目標就是領取養老金,不管高低,因此繳納養老保險15年以后就停止繳費了。其實他們并不知道參加養老保險15年以后繼續繳費,究竟有多劃算。今天讓我們來介紹一下:
大多數人在參加養老保險的時候都是按照最低基數繳費的,60%基數繳費一年,產生的養老金待遇有多少呢?
按照養老金計算公式,繳納養老保險產生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是等于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如果說我們平均繳費指數是0.6的話,即按照60%基數繳費一年,基礎養老金可以多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由于我們繳費也是跟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相掛鉤的,在社會平均工資不變的情況下,靈活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劃入統籌賬戶比例是繳費基數的12%,計算基礎養老金的部分,是86.4%的上年度月社會平均工資。這樣算起來回本時間是108個月。
可實際上社會平均工資在不斷提升,真正的回本時間在不斷縮短。如果說我們現在參加養老保險,15年以后退休,社會平均工資是現在的一倍,回本時間也就是54個月而已。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實際上,由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是全額繼承的。不管參保人什么時候去世,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都是由繼承人繼承,肯定不會虧本。
由于企業職工繳費是個人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因此他們參保是非常劃算的,肯定不會虧本。
還有一項待遇,那就是參保人萬一去世,其繼承人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待遇。
喪葬補助金,始終是兩個月的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鎮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撫恤金,繳費15年是9個月的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鎮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繳費每多繳一年可以多領取一個月。
2021年我國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412元,平均約4000元每月。
各地繳費的社會平均工資普遍在6000到7000元之間,最低繳費基數是3600元到4200元。如果是靈活就業人員按照12%的比例記入統籌賬戶的話,進入的錢數是4320元到5040元。
也就是說,多繳費一年,緊接著就去世,虧本的錢數也就是320元到1040元左右。但實際上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去世的概率很低很低。
按照國家公布的人均預期壽命情況,全國平均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78.2歲,北京市人均預期壽命達到了82.47歲,上海市達到了84.11歲,特別是上海市的女性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86.56歲。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預期壽命還會越來越長。實際上,社會平均工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會在不斷增長,很少有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會虧本的。
本文標題:繳費滿15年以后,再繳一年養老保險,能產生多少待遇?答案在這里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17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