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養老保險是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兩大類,大多數農民參加的都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源自于2009年開始試點的新農村養老保險。2014年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合并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不一樣。尤其是很多地區允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參保人到達60歲時一次性補齊15年(廣東省是65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則是要求逐年繳費直至繳費滿15年會延遲退休。
農民在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15年時應當是選擇高基數繳費還是低基數繳費呢?讓我們從養老金的計算公式看一下。
城鄉居民保險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待遇是中央和地方根據經濟發展、物價變動以及財政能力承受情況,而綜合確定的一類養老金待遇。
目前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93元每月,從2022年7月1日開始實行。各個地方可以額外提升標準,一般都在100~200元之間。每一個地方都可以根據當地的情況適度提升標準。比如說山東省是150元,青島市是200元?,F在上海市全國最高已經達到了1300元每月。
基礎養老金跟本人繳費多少是沒有關系的。按100元檔次繳費,是這一標準;按1萬元檔次繳費,也是這一標準。不過如果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繳費15年以上的年限,一般是可以額外提升標準的,但是具體標準也是由當地執行。比如說上海市規定,沒多繳費一年,額外增加基礎養老金20元。
從基礎養老金來看,為了省錢期間的話,肯定是選擇低檔繳費更劃算,所謂投入資金的性價比更高。但實際上還有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除以139。139恰好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60歲退休時的計發月數,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兩種保險相互轉移銜接的政策。
個人繳納的錢數會全部進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實際上如果我們是每年逐年繳納的話,政府還會給予一定的補貼。一般來說,按100元檔次繳費,政府補貼30元;按500元以上檔次繳費,政府補貼不低于60元。像南京等地是補貼錢數是繳費標準的10%。
如果是一次性補繳的話,進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就是個人繳納的錢數。如果選擇5000元檔次機會,15年是7.5萬元,進入個人賬戶是7.5萬元。這樣計算出來的話,個人賬戶養老金應當是540元。
如果選到500元檔次繳費,進入個人賬戶只有7500元,每月可以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是54元。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還有一個特點是萬一領取不完的話,余額可以繼承,所以這一部分是不會虧本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領完了呢?國家會通過財政補貼等額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確保養老金待遇不變。
如果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應當按照高檔次繳費,因為交得高、養老金待遇高,去世的早也不會虧本。萬一我們壽命長,未來領取的養老金待遇也不會變,生活會更有保障。
當然,一般還是建議根據家庭的積蓄和收入情況選擇補繳錢數。畢竟家庭也需要一定的應急資金,應對個人疾病等突然變故情況。
本文標題:農民60歲時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應該選擇高檔還是低檔?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16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