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系列評論
▲2022年9月28日,一些老人在北京豐臺區久敬莊公園里休閑娛樂。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黨的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國的養老服務事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與進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也正在穩步推進,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包含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建立對獨居、空巢等老年人群體的定期探訪關愛機制。據新京報報道,日前,民政部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面向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探訪關愛服務,并到2025年年底確保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100%。
到十四五末期,我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占總人口比重超過20%,在2035年前后更是將突破4.2億人,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于此背景下,面向特殊困難老年人開展探訪關愛服務,可看作是應對社會老齡化趨勢,在養老服務供給側所作的又一個加法,也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具體步驟。
根據此前民政部披露的信息,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并且高齡、失能、獨居、留守等老年群體不斷增多,他們既有機構長期照護的剛性需求,又有依托社區居家便捷享受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的殷切期待。而此次意見所定義的特殊困難老年人,主要就是包括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
毫無疑問,他們正是老年人當中最需要得到社會幫助的群體。可以說,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十年來,頂層設計從未忽視對老年群體尤其是困難老年群體的關愛。建立對這個群體的定期探訪關愛機制,是強化社會專業化服務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基于我國老年人群特點,對養老服務的針對性補強。
▲2022年9月23日,北京昌平區龍澤苑社區內,老人在鍛煉身體。 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眾所周知,我國老年人大多數都在居家和社區養老,逐漸形成了9073的格局,也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相對來說,居家養老中的一些特殊困難群體,對社會力量的照拂有著更大的剛需。
像這些年被關注較多的留守、獨居老年人,他們在生活、就醫乃至精神等方面,都面臨著種種現實難題。對他們提供定期探訪關愛服務,有助于緩解一些突出的養老痛點問題。
應當說,報告強調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既有我國重度老齡化社會正在加速到來的現實背景,也飽含著幸福養老的美好愿景。
對于現實可見的養老壓力,唯有及早注重應對,及早完善制度和服務,才能切實解決老齡化的問題。而其中,特殊困難老年人群體的養老,屬于需要特別關注的重中之重,他們的養老質量,是衡量一個社會養老水平的重要指針。
從這個角度來說,落實好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探訪關愛服務,也是托起全社會老有所養、老有所依底線的務實舉措,更要把好事辦好、辦實,以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這是建設現代養老服務體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需要,也是提高民眾幸福指數的重要內容。
撰稿 / 重舟(媒體人)
編輯 / 何睿
校對 / 陳荻雁
本文標題:設立特困老人探訪關愛機制,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新京報快評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zhengce/2727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