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領導干部的范圍比較廣,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既有中央管理的企業,我們習慣上稱為中央企業,簡稱央企;在地方國企中,按照投資主體來劃分,包括省屬國有企業、市屬國有企業、縣屬國有企業等。
在國有企業的領導中,有企業總部的領導,有二級企業、三級企業、四級企業的領導,還有基層公司的領導等,不同級別的領導在崗時享受的薪酬待遇,干部級別的待遇不同,繳納養老保險的基數不同,今后的平均繳費指數不同,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
雖然現在已經淡化了企業的行政級別,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參考機關、事業單位的行政級別來配備相應各類企業的領導干部。比如部分央企的領導屬于中管干部,所謂中管干部,就是由中央組織部發文提名的干部,其級別相當于正部級或是副部級。
省屬企業的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屬于省管干部或是市管干部,其企業主要領導的配備是由省市組織部門負責考察,黨委提名和按照程序產生,是按照廳級或是副廳級的標準來配備的,省轄市級縣屬企業的領導干部,也是按照相同的方式辦理。
所以在國有企業中,按照干部管理權限來劃分,有中管干部、省管干部、市管干部、縣管干部等,中管企業干部中最高的為省部級或是副部級,縣管干部中,最低級別為科級或是副科級。
在企業領導干部的配備中,其總部的領導班子配備都是由上級的組織人事部門負責,可以在企業領導干部之間、同級別的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干部進行交換或是輪崗,方式上既可以是組織安排,也可以由本人自薦,上級批準決定等。
不管在崗之前是公務員,還是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如果一直在企業工作的領導干部,不管是什么級別的企業領導,都是按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規定辦理退休,享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待遇。
如果以前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領導,到企業任職以后,退休前幾年是在企業工作的,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已經由機關事業單位轉入企業,退休后基本上也是按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規定辦理退休;如果任職時,工資和養老保險是在原來的機關事業單位發放和繳納的,在辦理退休時,是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規定辦理退休。
如果是由機關事業單位調動到企業工作的,雖然工資福利是由企業計發的,但經過當地組織人事部門批準,可以繼續繳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退休后按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規定辦理退休。
由于企業領導干部,都是屬于領導干部,屬于國家公職人員,與普通的企業職工是有差別的,各個級別的企業領導干部,在辦理退休時,都要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規定,由任免機關批準才能辦理退休。
辦理退休時,在退休的程序中,除了需要任免機關批準以外,其余的流程和企業職工沒有差別,都是由單位的組織人事部門負責代為辦理退休手續,除了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或是職業年金以為,還要享受同級別干部的政治待遇。
由于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有一個最高繳費上限的規定,也就是最高只能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來繳納,所以在央企或是省屬企業中,其實一級公司和三級公司、甚至四級公司的領導,都能達到300%的繳費指數,所以企業領導干部的中,雖然各個級別薪酬待遇不一樣,但繳費指數其實差別不大。
雖然繳費指數差別不大,但養老保險是按照屬地化管理的方式繳費的,同樣是按照300%繳費,在北京總部的人,是按照北京標準繳費,按照北京計發基數計算養老金,而四級公司很多是在地級市或是縣城,是按照所在省市的標準繳費和計發基數計算養老金,同樣是央企的領導,養老金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綜上所述,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和普通職工一樣,都是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繳納養老保險,只不過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很多人的工資標準都能達到300%的繳費指數。養老金還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余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等來綜合計算,除了享受基本養老金以外,還要享受企業年金或是職業年金的待遇。
本文標題:國企領導干部退休后,養老金待遇是怎么計算的?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448.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