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南海桂城疊北小候鳥驛站,社工帶著小候鳥開展讀書分享。受訪者供圖
佛山通過加強民生服務、優化城市環境,拼出全齡友好城市的美好畫卷。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耕攔手
耕攔手,耕與攔是詠春拳手法四大精要中的兩種,耕有擊打,攔有攔截,二者并用,亦攻亦防。增進民生福祉,既要守好底線,又要提升質量,佛山如何堅持小切口大變化,建設全齡友好型社會,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
順德均安,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就設在村居,老年人在家門口便能享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居家養老服務。三水南山,首個低碳兒童科普樂園為當地孩子提供了一個游玩、娛樂、運動、學習科學知識的多功能綜合性場所。
老有頤養、幼有善育,這是佛山以人民為中心,讓全生命周期不同群體都感受城市溫度的現實寫照。
民生改善既反映著城市發展的宏大敘事,更連接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著力建設全齡友好型社會,讓民生暖陽遍灑廣東大地。前不久召開的佛山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也提出,要推進兒童友好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老年康養型城市建設,以全齡友好托舉城市文明。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為近千萬人口提供全齡友好的民生服務,佛山如何再出招?
●撰文 李周秦 葉能軍
策劃/統籌 林煥輝 張培發
千萬人口再出發
全齡友好,意味著城市要面向所有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的人,有針對性地為全年齡段群體提供公共服務,這里面既包括兒童、老人,也包括在城市奮斗的青壯年。
如何把每一個人的幸福融入到城市發展大圖景中,這對于經濟總量已邁過萬億規模、人口體量逼近千萬大關的佛山來說,是一道關乎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考題。
2021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增量為60年來新低。而全國人口低速增長,在過去十年已成為常態,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
在此背景下,全國不少城市打響了人口人才爭奪戰,人口流動特別是年輕人的流向,成為城市競爭的一大焦點。
另一不可忽視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選擇工作生活的城市時,不僅僅看城市綜合實力、工資水平等硬指標,也更看重教育醫療、生態環境、人文氛圍等公共服務軟環境。這給城市公共服務供給與精細化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視角回到佛山。2021年,佛山市常住人口增加了9.38萬人,增量排在珠三角首位。2021年末,佛山常住人口961.26萬人,離千萬級人口城市僅差38.74萬人。而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下稱七人普)數據來看,自2010年到2020年這10年間,佛山常住人口增長了超過230萬人。在研究機構發布的中國城市活力年度研究報告中,佛山近年來多次進入中國最具人口吸引力的城市榜單前十。
1000萬人口在城市發展學中被視為一個關鍵性標志。在人口即將邁向千萬之際,一個問題擺在佛山面前:在人口增長勢頭趨于平緩的總體趨勢下,佛山靠什么持續獲得人們的青睞?
人才流動經常是舉家遷移,一個高級人才背后還涉及到子女、配偶、父母等至親。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董玉整認為,佛山吸引人才,還需要解決其子女教育、父母養老、配偶就業等諸多問題,這又牽涉到住房、醫療、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務,需要在相關配套上積極投入、系統解決。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去年11月召開的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老年康養型城市。核心目標直指全齡友好,從空間維度涵蓋了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所有人群,從時間維度涵蓋了人的全生命周期。
這意味著,佛山的民生服務理念迎來了一次升華:從重物輕人向以人為本轉變,從群體區分向全生命周期多層次覆蓋轉變。
促進全齡友好,佛山有著一定的基礎和積累。佛山是第一批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也是全國首批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
也正因如此,佛山在建設全齡友好城市的過程中,尤其注重以一老一小托起全齡友好的啞鈴兩端。
一老一小見真章
七人普數據顯示,佛山兒童占常住人口17.4%;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占常住人口10.52%。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生育政策的逐步放開,以一老一小為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建設的全齡友好環境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新落腳點。
去年,佛山市聚焦一老一小和弱勢群體,提出實施養育成本減負工程、基礎教育提升工程、醫防協同能力提升工程、老人康養工程、全民健身工程、社會救助工程等民心工程。
提升一老一小幸福感,解決養老、托育等難題是關鍵。目前,一個15分鐘養老服務圈在佛山城鎮社區逐步建成,佛山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納入城鄉社區配套用房建設范圍,要求新建住宅小區按每百戶不低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各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建設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長者飯堂、農村(社區)幸福院等各類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共844個。
圍繞老年人醫養結合,佛山探索打造家門口醫養結合模式,初步建立起了醫辦養養辦醫簽約合作和社區服務四位一體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以順德均安醫養結合服務中心為例,其可提供醫、護、藥、康、養五位一體的衛生健康服務供給,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中醫中藥、中醫適宜技術、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等一體化服務。
人口增勢反映了佛山長期發展的潛力,新生代人群的集聚則指明了城市的未來。對佛山來說,要吸引各類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一個重要的砝碼是具備適宜人才子女成長的條件,特別是在目前三孩政策放開背景下,兒童友好城市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將大大提升。
站在兒童角度審視城市發展,讓兒童成為城市發展的參與者。為此,佛山以一米高度看城市視角推進公共場所規劃建設和改造,出臺近百份兒童權益保護政策文件,率先實現村(社區)家長學校全覆蓋,配齊配強家長學校校長,用心打造服務全市兒童的標桿項目。
在全齡友好城市建設中,一老一小既是重點服務對象,也是原來容易忽略的城市主體。在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劉磊看來,在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社會結構中,一個城市如何解決好一老一小的養老、教育、醫療等問題,將成為年輕人選擇定居和發展的重要考慮因素。
從這個角度來看,佛山如何把一老一小友好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讓對一老一小友好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其實是在點亮城市的未來——讓一老一小及其身后的家庭扎根佛山,與佛山同頻共振、互相成就。
小切口推動大民生
全齡友好,藏在城市的細節里。
7月的南海桂城尖東社區體育公園,每天早晚人流絡繹不絕。街舞、滑板、涂鴉,這個融合了多種青年熱潮元素的運動公園,從開放之日起就憑借著超高的人氣火速出圈,成為滑板愛好者的樂園和家長遛娃的好去處。我一天至少來兩趟,早上自己來晨練,傍晚帶著孩子來運動。35歲的蔡偉杰是這里的常客。
而在一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的高架橋下荒地。經過橋下空間改造,其變身為2.8萬平方米的休閑運動公園。類似的改造成果如今已遍布佛山五區,全市已有136處橋下空間對外開放,激活面積達308萬平方米。
在改造中,我們力求覆蓋老、中、青、少各年齡段人群,如規劃空間讓老年人跳廣場舞、建設可滿足青少年運動需求的場地、設置適合小朋友運動的設施等,營造一個全年齡段人群可觸可感可享的公共文化環境。佛山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說。
城市是否對全齡友好不是喊出來的,是干出來的。如今越來越多的佛山城市服務者意識到,要增強獲得感,提升滿意度,就必須從群眾身邊小事抓起,從身邊實事干起,方能打開通往群眾心里的連心橋。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近年來,佛山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把對勞動人口友好落到實處。很多人不只找到了一份工作,甚至成為佛山工匠、勞動模范,實現了個人與社會雙重價值,演繹了一個個真實而精彩的個人奮斗故事。
城市交通暢通既關乎城市運轉效率,也關乎群眾滿意度。近年來,佛山深入實施城市暢通工程,僅今年上半年就打通斷頭路11條、治理交通擁堵點63處、建設電動自行車專用道431公里、新增停車泊位5.3萬個,大大減少了群眾出行的煩心事。
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佛山人民的夢想就是建設一座高品質現代化大城市。從辦好群眾天天有感的民生小事入手,佛山正用一塊塊幸福拼圖拼出群眾的獲得感,拼出全齡友好城市的美麗畫卷。
一線走讀
南海桂城疊北小候鳥驛站:
推動新市民子女
融入佛山
在佛山南海桂城疊北小候鳥驛站,一場親子閱讀分享會正在進行中。作為該項目負責人,李婉明在這里工作已經6個年頭,看著一批批孩子從參加活動收獲成長到參與志愿回饋服務,心里滿滿的感動。
小候鳥驛站是南海區首個以流動兒童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綜合服務中心,也是婦聯組織主導建設的關愛流動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實體化項目,致力于服務流動兒童及其家庭,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在當地能夠感受家的溫暖和關愛。
疊北社區是農村社區,外來務工人口占六成左右。李婉明說,驛站面向全社區家庭,以0至12歲兒童及其家庭為服務對象,主要關注兒童各階段需求和成長目標,保障兒童的社區安全,普及兒童安全教育,增強兒童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兒童家庭幸福能力的建設,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為疊北社區兒童及家庭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服務。
除了安全教育外,做好新市民家庭的城市共融工作也是小候鳥驛站的重要工作之一。為此,小候鳥驛站啟動家庭幸福力項目,加強驛站社工與居民的聯系,引導新市民積極融合社區生活,提高新市民家庭的歸屬感。
在日常活動中,小候鳥驛站通過社工+志愿者雙重推動,以不同主題的故事設計親子共讀活動,營造社區共讀氛圍。與此同時,社區大舞臺的持續開展,也逐步讓更多的家庭通過親子節目的形式增加家庭溝通和互動。
鐘慧珍是疊北小候鳥驛站的常客。在這里,她從一個靦腆的女孩逐漸成長為項目社工的好助手,擔任項目的愛心小職員、疊北小記者、第六屆疊北好聲音主持人等,在參與服務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感受成長樂趣。這里就是我的樂園,以前是這里的社工姐姐幫助我,現在我也過來做志愿幫助更多的小朋友。鐘慧珍說,她馬上就要上初一了,但只要有時間還會繼續回來參加活動。
除了兒童在疊北小候鳥驛站中收獲成長,不少親子家庭也因參與項目活動而喜歡上這片小天地,更加積極參與社區活動。社區居民雷昵從2018年開始帶著孩子來參加小候鳥驛站的親子義工服務,后來她也成為了疊北城市支教大隊隊長,參與社區閱讀推廣團隊的管理。在她看來,小候鳥驛站不僅為孩子提供了空間,也為自己創造了可能。
李婉明表示,隨著佛山市推進兒童友好城市,驛站也正在積極引導更多小朋友參與社區的活動,通過游學、走訪、觀察、對話社區委員、探討和實踐等行動,以兒童的角度發聲,以力所能及的行動做改變。兒童參與容易流于形式,我們要獲得一個調查數據,不能僅僅通過問卷,而是要通過游戲的形式來做,獲取他們真正的需求,以兒童的角度參與社區共建共治共享。
本文標題:全齡友好,城市服務如何更周到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406.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