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開始,我國趨于人口老齡化社會。2020年我國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人口數量達到了1.18億人,65歲以上的老人撫養比僅有19.8%,歐美地區的老人撫養比為30%,日本地區老人撫養比為45%,對比歐美地區和日本地區的老人撫養比我國差異較大。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帶來了未富先老問題的產生。
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高,推動著我國養老行業的發展,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數量不斷增加,2020年的增長水平相比2019年就高出10%左右。到2022年,我國的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的數量分別達到41035個和512.3萬張。雖然我國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高,但是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占比卻較低。
我國目前的養老模式包括居家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養老三種。受我國傳統養兒防老等思想的限制,居家養老幾乎是城鄉所有老人首選的養老模式。不過由于近幾年來,農村年輕人大批量的涌入到城市中,農村空巢老人明顯增多。同時,城市居民的家庭結構也發生變化,一個子女負擔4個老人的情況尤為突出。因此居家養老也慢慢演變成了家庭養老與社會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大型養老社區養老等。
在雙循環格局下要推動養老產業的發展,就要充分利用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宏大的優勢,促進我國養老產業的整合,實現土地、人才、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在雙循環格局下的優化配置。同時,根據我國養老行業的實際情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開放外資準入資格,借助外資在養老產業中的成功經驗和服務模式,推動我國城鄉養老產業的升級。重視對國內養老企業的培育,扶持養老企業的發展,鼓勵養老產業的領頭企業能夠走出國門。
另外,我國的養老服務中的城市本位性還無法改變,城市本位養老政策導致農村養老資源碎片化嚴重。因此,農村養老服務過于隨意,無法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是解決農村地區養老困難的主要手段,要把握鄉村振興發展的機會,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新格局,推動城鄉養老的均衡發展。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促進農村閑置資源的利用,利用成熟的養老企業和服務組織為跳板,培養農村本土養老組織和企業,提高農村地區的養老服務水平。
本文標題:雙循環模式下的養老模式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399.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