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占13.50%。領取職工養老金的有1.3億左右,年紀大了以后,身體各方面機能下降,需要一份穩定的養老金維持老年生活,隨著物價上漲,養老金也在每年調整,保障退休人員生活質量不下降,對于高齡老人,更是有額外的傾斜照顧。
隨著今年5月26日,人社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養老金調整通知,2022年養老金18連漲如期而至。七月份,各地調整工作拉開帷幕,截止目前,全國31個省市2022年養老金調整方案全部公布,多數地區已經將1月份以來上漲的養老金核算補發到賬,按照要求,7月31日前,所有退休人員上漲的養老金都將按時足額補發,下個月開始,將按照上漲后的養老金發放。退休人員在享受養老金上調帶來的喜悅之余,養老金調整中的高齡傾斜調整引發爭議。怎么回事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今年養老金調整繼續采取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傾斜調整三步走的方式,其中傾斜調整中的一個傾斜對象就是高齡退休人員。高齡傾斜調整對象需要滿足年齡條件,達到最低年齡門檻,今年多數地區是以2021年12月31日前年滿70周歲為最低年齡門檻,少數地區放寬到65周歲或60周歲。高齡傾斜之所以爭議大,主要是因為各地標準不一、年齡門檻不一,所以產生了以下三個問題,大家有不同的見解。
第一,全國高齡傾斜年齡門檻是否應該統一?今年各地高齡傾斜調整年齡門檻多為70周歲,但有四個地區有所放寬,一是上海對2021年當年內女年滿60周歲(1961年出生)、男年滿65周歲(1956年出生)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50元;二是北京放寬到65周歲,2021年前年滿65周歲的退休人員可以獲得40元的高齡傾斜;三是浙江女性退休人員年滿65周歲,就可以參與高齡傾斜調整,每人每月增發25元;四是河南放寬到了65周歲,年滿65周歲的退休人員可以享受到20元的傾斜調整,雖然不多,但能惠及更多退休人員,十分暖心,體現了對退休人員的重點關懷。以上四個地區的退休人員,比其他地區的退休人員更早享受高齡傾斜調整,但退休人員年紀大了,身體各方面機能同樣都會下降,看病就醫的費用也不會少,因此,有人提出,全國高齡傾斜調整年齡門檻應該統一。
第二,是否應該降低高齡傾斜年齡門檻?今年養老金調整總體漲幅從4.5%下降到了4%,不少70歲以下未能享受高齡傾斜調整的退休人員發現,自己漲幅沒有達到4%,原因在于只能參與定額調整和掛鉤調整,很難上漲4%,而要想參與高齡傾斜調整,還得等到70歲,對于退休人員來說,有些可望不可即。
因此,不少人認為應該降低高齡傾斜年齡門檻,雖然目前全國平均壽命已經達到75歲左右,但是一旦達到65歲以上,就會感覺身體各方面機能大不如前,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有所下降,大病小病時有發生,經??床〕运帲裟芙档透啐g傾斜年齡門檻,不僅有利于緩解退休人員的經濟壓力,對其身心也是一種慰藉。另外,還有人認為,平均壽命只是平均,許多人是被平均,這一部分人甚至不到70歲就不幸去世,也就是說,還沒有享受到高齡傾斜就離世了,這對于這部分同樣繳納了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來說,是不公平的。
不過之所以存在爭議,也有反對的聲音,有的退休人員認為,高齡傾斜調整之所以叫高齡傾斜調整,就應該有一定的年齡門檻,隨著生活水平和醫療條件提高,65歲的老人還比較身強力壯,理性達到70歲才能享受高齡傾斜,畢竟高齡傾斜調整不是吃大鍋飯,而是讓高齡老人得到切實的關懷。
第三,高齡傾斜調整標準是否應該統一?從今年的高齡傾斜標準來看,各地標準不一,比如西藏70-80周歲漲70元,80周歲以上漲110元;福建70周歲以上漲40元;廣西70周歲漲2元,70周歲以上,每增加一歲漲1元。
有人認為,高齡傾斜用于照顧高齡老人,和繳費情況、地區消費等因素無關,應該統一標準,全國一盤棋。但是,不少人也認為高齡傾斜調整標準應該符合各地實際,一方面各地養老基金收支不同,應該量入為出;另一方面各地消費水平不同,應該考慮到退休人員的實際需要和困難。
那么,你認為養老金調整時,高齡傾斜調整應該如何實施呢?
本文標題:2022年養老金調整即將結束,其中高齡傾斜爭議大,咋回事?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27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