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退休金(養老金)與在職工資成正比,在職工資越高,退休金(養老金)相對較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在職工資高,退休金(養老金)低,這種現象也比較常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2點:一是企業未嚴格按照在職工資,確定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二是個人繳費年限比較短。下面結合問題,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退休金和養老金有啥區別?1.在養老金并軌以前(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以后,領取的是退休金;企業職工退休以后,領取的是養老金。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略有差異。
(1)退休金的計算標準
退休金=本人退休前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計發比例。
計發比例與工齡掛鉤,比如,工齡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
(2)養老金的計算標準
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與累計繳費年限、繳費指數、養老金計發基數掛鉤;
個人賬戶養老金與實際繳費年限、繳費指數、退休年齡掛鉤;
過渡性養老金與視同繳費年限、繳費指數、養老金計發基數掛鉤。
2. 養老金并軌以后(2014年10月以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標準,趨于一致。為了確保平穩過渡,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設置了10年的過渡期,在這期間辦理退休人員,簡稱中人。在過渡期間,按照限高保低的原則,計算中人的養老金。
二、退休金(養老金)與在職工資有什么關系?1.退休金與在職工資的關系
退休金=本人退休前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計發比例。
2.養老金與在職工資的關系
按照《社會保險法》,企業職工以個人上年月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上限為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的300%,下限為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的60%。
由此可知:無論是養老金并軌前,還是并軌以后,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都與在職工資成正比。
三、為什么有的人在職工資很高,退休金(養老金)卻很低?原因1:企業未嚴格按照在職工資,確定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舉個例子:
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5000元,繳費基數上限為15000元,下限為3000元。王先生上年月均應發工資為10000元,企業為了節省社保繳費成本,按3000元作為王先生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如果按照10000元參保繳費,每月個人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為:10000*8%=800元,繳費指數為:10000/5000=2;
如果按照3000元參保繳費,每月個人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為:3000*8%=240元,繳費指數為:3000/5000=0.6。
通過計算可知:每月個人養老保險繳費金額相差560元;每月個人繳費指數相差1.4。
原因2:個人繳費年限比較短。
舉個例子:
李先生,按10000元作為繳費基數,繳納養老保險年限為25年;按5000元作為繳費基數,繳納養老保險年限為5年。李先生退休前的工資為10000元。
張先生,按10000元作為繳費基數,繳納養老保險年限為10年;按5000元作為繳費基數,繳納養老保險年限為5年。張先生退休前的工資為10000元。
由此可知:
李先生累計繳費年限為30年,張先生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兩者相差15年;李先生按10000元作為繳費基數的年限為25年,張先生為10年,兩者相差15年。同時,張先生的總體繳費指數,也要比李先生高。因此,即便是退休前,兩人的工資都是10000元,由于繳費年限和繳費指數方面的差距,也會導致兩人退休后的養老金,有很大的差距。
寫在最后:影響養老金的因素有很多,在職工資只是其中一個。相對來說,在職工資越高,退休后的養老金不會太低。但實際上,有很多企業,為了降低社保繳費成本,并沒有嚴格按照《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要求,確定職工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加之個人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短、退休年齡、當地養老金計發基數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高工資,低養老金情況發生。
很多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都按照下限為職工繳納社保,對此,你怎么看?
歡迎留言!
本文標題:養老金和在職工資有啥關系?為何有人在職工資很高養老金卻很低?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203.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