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晚年,怎樣才會過得幸福?
說起這個話題,想必很多人都會這樣認為:人老了,當然是有很多錢,然后有房有車,要啥有啥,生活無憂,晚年才會幸福!
物質的充盈,經濟的自由,的確會讓我們享受到不一樣的生活體驗。但是,人的感知可以通過物質來滿足,但精神需求未必可以。所以,人老了,不是越有錢就越幸福的,而晚年的幸福,往往是需要我們從年輕時一步一步去規劃和經營,才能享受得到的。
可是有些老人卻不懂其中道理,以為手里有錢了,晚年就會幸福。而到了晚年凄涼時,就總是把矛頭指向子女,覺得都是子女的不孝順導致的。不過很多時候,晚年凄涼的老人,往往卻是自己年輕時種下的惡果。
一位72歲的鐘大爺,就是這樣的老人。他個人名下擁有100多萬存款,另外每個月還有6000多退休金,住在180平米的套房里,有保姆有寵物,還有一堆價格不菲的家私家電,花草樹木。這樣的生活條件,著實讓不少人羨慕不已,但是很多人卻只是羨慕這樣的生活,卻不羨慕鐘大爺這樣的老人。
因為鐘大爺雖然有錢有過人的生活條件,但是他卻過得比誰都孤獨,除了保姆陪在身邊,就再無家人的身影。逢年過節時,家家戶戶都是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可他家卻是冷冷清清的。
為什么擁有百萬存款,和如此優質的生活條件的鐘大爺,會過得如此凄涼呢?其實都是因為他在年輕時做錯了這三件事。
1、沒能經營好家庭、導致家庭破裂鐘大爺是個城里人,也是個出了名的錢轉子,打小就喜歡錢,所以工作后,他就把婚姻放在一邊,拼命努力工作掙錢,在他眼里,有錢的生活,才叫好日子。
而這樣的男人,對于很多女人以及父母來說,都是非常喜歡的,尤其是那個經濟蕭條的年代,如果家里的女兒能嫁給這樣的男人,還真是一種福氣。
鐘大爺的妻子陸大媽,當時就是這樣想的,22歲的花樣年紀,不惜嫁給了30出頭的鐘大爺。剛開始,陸大媽和鐘大爺也過得挺幸福的,鐘大爺工作掙錢,陸大媽就在家帶娃操持家務。
可是,這么完美的配合,卻讓陸大媽過得十分煎熬。雖然說嫁給鐘大爺,衣食無憂了,但陸大媽的生活,就是每天圍著孩子轉,圍著公婆轉,圍著灶臺轉,而鐘大爺就一直在外忙著工作,對陸大媽很少關心。陸大媽給他們家生了一兒一女后,就被迫分房睡,往后的日子,再也沒有過什么夫妻生活。
有人會說,女人的婚姻,是沒辦法魚和熊掌兼得。要么嫁給愛情,過著苦日子,要么就嫁給金錢,過衣食無憂卻沒愛情的生活。
可作為妻子的陸大媽,自認為嫁給了金錢,但卻沒得到鐘大爺給的好日子。
因為年輕時的鐘大爺,是個眼里只有錢,沒有什么感情的男人。對待妻子也是冷落冰霜,陸大媽一個操持全家,受苦受罪,公婆有病,自己一個人扛著,孩子有事也自己一個人操持。可是鐘大爺卻視若無睹,家里有這么好的妻子,卻不值得珍惜和愛護。每天忙著工作掙錢的他,賺錢越多脾氣就越大,回到家不管妻子有多忙多累,也一個勁地使喚,讓妻子伺候他。
妻子生病了,也沒有過一絲的關心。結婚第十二年,陸大媽生了一場大病,而鐘大爺卻只給了錢,讓陸大媽自己去看病。至于什么病因,嚴不嚴重,鐘大爺也沒有過問,好像妻子就是他一個毫不在乎的人。
病了想要鐘大爺下班早點回來幫忙打理家務,可鐘大爺卻覺得陸大媽矯情,不但沒有同意,還把陸大媽給指責了一番。那時候的鐘大爺,覺得自己掙錢就是大王,妻子就得無條件服侍自己。
不但如此,鐘大爺有了錢有了權后,也開始到處招花惹草,經常不回家,父母病了都只讓妻子頂著。就這樣,陸大媽受不了這樣的生活,結婚第十八年,選擇和鐘大爺離婚,帶走了大女兒,小兒子則留在婆家。
而鐘大爺也一絲不挽留,覺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自己條件那么好,大把人想做自己的妻子。
2、不注重身體健康,患上大病離婚后,鐘大爺沒有選擇去再婚,在他眼里,孩子有了,父母也走了,自己一個人單著也很好,想要去外面瀟灑,都沒人管。
沒有父母管著,也沒有妻子嘮叨,鐘大爺天天過著燈紅酒綠,紙醉燈謎的生活。幾乎一日三餐除了早上會在單位里吃,其他時候都陪一堆酒肉朋友,喝酒唱歌熬夜蹦迪等等。
兒子勸他注意點,親戚朋友也勸他要保重身體,可那時候的鐘大爺卻一點也不放在心上。覺得自己辛苦掙了錢,就是要花錢買開心的,就算得病了,自己也有大把錢看病,一點也不擔心自己身體會怎樣。
嫌兒子像他妻子一樣嘮叨,就花錢給兒子買了一套房,間接把兒子趕出去住,這樣自己每天想干嘛就干嘛,不受兒子影響。
誰知48歲那年,鐘大爺就很不幸得了糖尿病,原本一開始還是輕微的,吃點藥就可以,可他卻不重視自己的身體,依舊大吃大喝,不忌口也不注意休息。短短5年時間里,就從吃藥變成打針加吃藥,都很難控制血糖。由于身體原因,鐘大爺無奈選擇55歲就退休回家養病。
3、沒有好好去幫助子女,親情消散了退休后,鐘大爺的子女也紛紛成家立業,雖然過去的鐘大爺,做了很多對不起家庭的事,但是子女還是對他蠻孝順的,尤其是看到患著糖尿病的鐘大爺,一對子女更是很關心他。
兒子住得近,幾乎每周都會帶著妻子孩子,過去陪鐘大爺住兩三天。給鐘大爺打理家里的衛生,也順便給一日三餐都在外面吃的鐘大爺,做點好吃的飯菜,還有讓孩子好好逗樂生病的鐘大爺,讓鐘大爺感受家庭的溫暖。
女兒在外地,也時不時也會寄一些東西給鐘大爺,逢年過節也會過來看望,可以說,他們已經做得很到位了。
但是,鐘大爺好像就是一個很奇葩的老人,對待這么孝順的子女,卻一直保持著自私的態度。
兒子為了給小孩能就近讀書,就想換個學區房,可首付還差個20萬,于是就跟鐘大爺借。結果,擁有百萬存款的鐘大爺卻拒絕了,還跟兒子這樣說:我的錢是用來給我自己養老的,哪能借這么多給你!再說了,多大的能力,就辦多大的事,沒錢就不要換房子,反正現在哪里讀書都一樣!
這讓兒子很生氣,覺得鐘大爺一點不配做自己父親,別的父母都會子女孫輩無私奉獻,結果自己的父親,連借錢都不行。后來,經過一些矛盾過后,做兒子的就漸漸和鐘大爺斷了聯系,逢年過節都跟著媳婦往娘家跑了。
做女兒的也是差不多,因為婆婆生病急需一大筆錢,也跟鐘大爺借,而鐘大爺卻覺得女兒跟了前妻,就不再是自己的親女兒了,也就拒絕了女兒,并讓女兒找她媽去。就這樣,做女兒的,看到如此無情的父親,也不再孝順了。
前幾年,鐘大爺看到一雙子女,都這樣遠離自己,卻一點也不后悔,覺得自己有這么多錢,壓根不需要子女來孝順。在他眼里,子女孝順他是目的,無非都是為了他手里的錢。而且他也天真地認為,自己有錢,未來可以花錢養老,更覺得錢比子女要更管用。
然而,去年開始,鐘大爺的糖尿病加重,雙腿已經出現浮腫,漸漸需要有人護理。于是他也沒有選擇找兒子幫忙,而是自己花錢請了保姆回家。自認為這樣的生活,就很美好了,可誰知保姆哪里比得上自家人貼心,保姆總是惹他生氣,可再生氣他也拿保姆沒辦法。中間換過很多保姆,個個保姆都一個樣,剛來什么都表現得很好,時間久了就顯露本性。
而這時候,鐘大爺就拉下老臉,想去依靠兒子。可兒子才不會管他,一句話扔給鐘大爺:你不是說你有很多錢養老么,干嘛還要找我這個沒本事的窮兒子?
就這樣,鐘大爺這幾年的生活質量,隨著身體的不好,和親情的缺失,一直持續下降。手里再有錢的他,也開始感到晚年凄涼,他很后悔,也想過彌補,可是年輕時犯下錯事,早已無補救之法,現在一切只能看天,祈求子女會有轉變吧!
所以說,人老了不是手里有錢,就一定能保證自己過得幸福的??赡芎芏鄷r候,錢是可以滿足我們很多物質需求,讓我們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卻不一定能換來幸福的感受。因為幸福需要不僅僅是物質的滿足。
白巖松老師在《白說》這本書中說過:幸福需要三個層面的因素:物質、情感、精神。物質是基礎,情感是依靠,精神是支柱。
因此,一個人僅僅擁有了錢財,而沒有情感的依靠,和精神的支撐,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的。
本文標題:72歲大爺擁有百萬存款,晚年卻過得凄涼,只因年輕時做錯了三件事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shenghuo/22177.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