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版幼兒園,城鎮養老新選擇?
時間:2022-12-09 20:14 來源: 作者:小佳 人瀏覽
張蘭開辦的托老所,在吉林省舒蘭市的一個小鎮上。
年輕人多在外務工,鎮上老年人似乎更多了。2014年,張蘭將一家浴池改造成托老所,最多時接收了60名老人。近年,鎮上托老所多了起來,已經有10多所。競爭加劇,張蘭接收的老人已不到40人。
好在憑借價格實惠和多年攢下的好口碑,再加上政府提供的運營補貼,托老所仍有微利。
80后李曉楠看好托老服務的發展前景,2019年踏入養老業,如今是一名養老業創業博主。2019年,李曉楠前后投入50萬元在西安開辦了一家日間照料康復訓練中心。他原計劃18個月回本,最終卻以虧損近百萬元收場。
來自鄉鎮和城市的這兩家養老機構,差別是明顯的。前者收費低至700元/月,后者最低也要3800元/月。鄉鎮養老機構雖提供全天照顧,但只能滿足基本護理需求,護理人員也多是中老年人。后者除了為老人提供三餐,還有早茶、下午茶,看電影、玩棋牌以及每月不重樣的游戲娛樂,更有專業人士一對一指導康復訓練。
作為眾多養老模式中兩個截然不同的樣本,前者雖不夠完善,卻給很多農村老人提供了養老托底,后者則為城市老人居家養老提供了一個更舒心的選項。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18.9%。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鄉村振興綜合調查研究報告2021》顯示,農村全體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了20.04%,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13.82%。
浴池改造而來的托老所
2008年,50歲的張蘭退休,機緣巧合之下支起了托老所的生意。
托老所剛辦起來時,在鎮上的接受度并不高。全靠別人介紹,一個兩個慢慢積攢口碑,老人才逐漸多了起來。張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由于各種因素,托老所的位置也幾經變更。2014年,張蘭看中一家沒人干的浴池,重新改造裝修成托老所,算上轉讓費、裝修費和房租等總共花了50萬元。
這間浴室改造而成的托老所,是一幢三層小樓,總面積600多平米。27個房間,每個房間都配有衛生間,最初每間住4人,后來主要改成單人間、雙人間。
張蘭告訴記者,目前托老所一共接納了39位老人,90歲以上的3名,80-90歲之間的15名,70歲-80歲之間的10名,其余在70歲以下。照料者總共5人,其中包括1名炊事員,2名護理員,張蘭以及她65歲的老伴。老人們的一日三餐,洗浴、理發等日常護理都倚仗著他們。
炊事員要管40余人的伙食,護理員要負責衛生打掃、老人的起居飲食和護理。我們也不是什么老板,平時燒鍋爐、做飯、打掃衛生和護理,都參與。張蘭稱,東北這樣冷的天,冬天燒鍋爐,老伴凌晨3點就起床。我和護理員5點起來做早飯,一年到頭睡不上懶覺。
炊事員和2名護理員也上了60歲。年輕人不愿意干這活兒,又累工資還不高。張蘭說。
張蘭也難以對護理員提出過高要求,其中一個護理員是之前鄰居,跟著她干了十幾年,性格溫和,逢年過節,老人的家屬們都偷著給他們紅包。
托老所創辦之初,一位老人每個月的托老費用僅350元,最高也不超過1000元。十二年過去,每月收費漲到700元-2200元,主要依據老人自理程度進行劃分不同收費等級。
很多老人也沒什么收入,全靠子女拿點養老費。她介紹,費用按月繳納,很多老人家屬在外地,就直接微信轉過來。
張蘭夫婦沒有自己的房子,和2名護理員一起常年住在托老所。在他們的精心經營下,托老所生氣十足。院子里養了2只貓、3只烏雞和14只大公雞,還有一缸金魚。夏天花草開得正好,秋天喊上鄰里朋友一起做大白菜腌菜。每周三包包子,周日包餃子,有力氣的老人幫著一起做;哪位老人身體不適或情緒鬧別扭了,要特別做一份他愛吃的飯菜,攆著他吃。我們40多口人,就像一個大家庭似的在這兒過日子。張蘭說。
2014年以前,鎮上的托老所總共只有兩家,現在已經有十多家了。競爭大了,有些新開的托老所裝潢、環境比我這強,我們經營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不過,張蘭說,我們這邊也不缺什么,收費更便宜,經營了那么些年的口碑在那,我們這的老人,最長待了有12年。
托老所2025年租期就到了。到時,張蘭67歲,丈夫68歲。托老所不干了不行,但她和老伴的年紀都大了,需要借助助聽器才能聽到聲音的獨生女兒也很難接班。張蘭覺得很糾結。
早接晚送的老年版幼兒園
日托服務是一種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的養老服務,在國內也被稱為托老所。通俗說,它就像老年版的幼兒園,子女早上把老人送到托老所,晚上再把老人接回家。期間,可以為老人提供三餐、早茶、下午茶,安排午休、看電影、玩棋牌等休閑娛樂。李曉楠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運營著一個名為大叔養老有話說的賬號,傳播養老知識。
他告訴記者,他開辦的托老所倡導人性化的自立·自主·自理養老模式,尊重老人個人習慣,以老人行為能力為基礎,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盡可能發揮自身具備的能力,讓老人們做他們能做的事,盡可能提高現有的能力。
李曉楠的托老所除了提供日間照料服務之外,還配有專業的康復師為老人提供康復訓練、機能強化訓練、生活自理能力強化訓練。讓老人保持自我主張、有尊嚴地享受專業護理和訓練,并通過自理帶來成就感,帶來愉悅的心情以及對生活的信心和向往。李曉楠說。
李曉楠告訴記者,很多老人身體出現狀況后是處于自暴自棄狀態。對于經歷腦卒中等一些疾病引起的短暫半失能狀態的老人,患病后的六個月是最佳康復期,身體機能可以恢復到70~80分。這其實是我們的初衷,我們希望日托所對于老人不單是托底,而是更多的幫助老人起到維護、強化的效果。李曉楠說。
托老所的日常。/受訪者
2019年10月,李曉楠的托老所在西安開業,地址選在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個成熟社區,總面積500平方米,其中活動區域約220平方米。
日托所主要分為日間照料區、康復訓練區、老人午休室和員工休息區。李曉楠劃定的接收老人的上限是35人,最多40人,增加的這5名老人不能在這午休的。達到上限之后,我們就不會再接收新的用戶,托管老人太多,舒適度會差很多。李曉楠稱。
托老所共有6名護理人員,分別是2名康復師和4名護理師,護理配比保持在1:5到1:7之間。護理人員多是90后、95后,都是對口的康復師或護士專業畢業,康復師的最高學歷是本科,護理師多是大專畢業,其中一半曾在醫院就職。正式上崗前,這6名護理人員均持有相應的資格證書。
剛開始招工時,家政公司也給我們推薦過一些人,但我們并沒有接受。李曉楠解釋,相比家政人員,專業院校畢業生在醫學方面有一定了解,加上年齡小,可塑性也更強。
開業初期,日托所一位老人的月收費為3200元,第三年則調整為3800元/月。但這只是基礎生活照料費用,如果需要協助上洗手間或助餐需要加收200元。此外,對于輕度的老年癡呆患者,還需要1000元-2000元的一對一護理費用。再加上康復訓練費,每月費用可達1萬元。李曉楠也承認,這樣的價格,用戶在前期的接受程度不高。但到了后期,很多居住地距托老所較遠的用戶也會專門打電話過來咨詢。
開業2個月,托老所就接收了15名老人。當時,李曉楠對未來前景非常樂觀。他盤算著,如果正常運營,日托所最多18個月就能收回成本。2020年年初,受大環境影響,日托所暫停營業?;謴蜖I業后,我們原先接收的15個老人只回來了5個,沒回來的老人有的去了子女家,有的則是更換了別的養老方式。李曉楠解釋。
今年2月,李曉楠終于決心關閉托老所,虧損上百萬元。不過,他還是認為,養老行業值得做下去,市場需求會越來越多,行業也會逐漸細分。很多時候不是用戶沒有需求,而是我們能提供的服務太少。
本文標簽:養老金,養老服務,居家養老,養老保險,社保,
本文標題:老年版幼兒園,城鎮養老新選擇?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28704.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