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是每個人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而如今,隨著新生兒數量持續走低,社會年輕勞動力不斷減少,導致我國人口結構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幾個國家之一。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增長了5.44%,即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養老已經成為了全社會所面臨的頭等大事之一。不久前,貝殼研究院發布了《2021社區居家養老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也直觀的給出了我國養老現狀。
養老模式
總體來看,我國的養老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顧名思義,居家養老就是在家中居住養老,機構養老則是前往養老院等機構養老。據數據顯示,選擇機構養老的老年人占比僅為17.2%,居家養老依然是主流養老模式。
然而,如今的居家養老,卻面臨著一些問題。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傳統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改變,家庭規模正在這間縮小,獨居模式正在成為主流。而在老年人群體中,也從最初的子女同居養老,過渡到被動獨居,最終走向主動獨居。據北科研究院統計,65.5%的老年人獨立居住,與子女同住比例逐漸下降,即使在80歲及以上高齡群體中,獨立居住占比仍高達48%。
當然了,這里所說的獨居,并非完全脫離子女,而只是并非居住在同一住房內,以便及時探望和照料老人。據統計,6成老人與子女居住在同一城市,21.3%與子女居住在同一社區,80歲及以上老人與子女居住在同一社區的比例更高。
除了獨居之外,居家養老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養老服務體系尚不完善。雖然醫保已經得到普及,但看病難問題仍未完全解決,特別是對于居家養老的老人們而言,由于出行不便,看病難問題更是凸顯。對此,國家也是對癥下藥,出臺相關政策解決上述問題。
長期護理險
所謂長期護理險,即人們口中的社保第六險,以長期處于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所需費用。2016年,長期護理險開始試點,2020年底,《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正式下發,試點城市大幅增加。
具體來看,長期護理險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原則上同比繳納,單位繳納部分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中劃出,個人繳納部分則從個人賬戶中劃出。對于符合規定的護理費用,基金支付水平在70%左右,減輕了經濟壓力,使有需要的老人可以得到專業人員的照顧,避免子女因工作等原因無法即使照料老人等問題。
養老服務體系
2019年底,國家衛健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及了3個工作指標,用以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具體內容如下:
1、到2022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50%以上;
2、到2022年,80%以上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
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0%。
也就是說,從今年開始,相關的衛生服務體系將更加完善。對于居家養老的老年人,醫療護理將變得更加方便,進一步解決看病難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國還在積極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模式,建立專門的養老服務站,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總的來說,不論是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都在向著愈發規范化、人性化而邁進。對于當下的養老制度,大家又傾向哪種模式呢?
本文標題:今年起,官方給出三大承諾,居家養老人群有福了!
本文出處:http://www.8989728.cn/news/news-dongtai/19620.html
本站聲明:本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原創、轉載和分享為主,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果涉及侵權請聯我們刪除。